餐飲業蕭條!去年營業額寫新低 團膳類最慘 產業熱點 產業 經濟日報 為了解決難纏的通貨膨脹,美國採取激烈升息行動,雖然成功讓通膨趨緩,但也導致消費者需求快速反轉,點燃經濟衰退風暴,除此之外,美國企業的CEO們也開始擔心,美國今年夏天可能出現嚴重的債務違約危機,尤其現在兩黨關係不佳,屆時將導致股、債市面臨重創。 而在業者家數方面,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詳見圖2),自104年為12萬4,124家,近年來逐漸成長,至108年成長為14萬6,009家,年均成長率為4.15%。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近5年逐年增長(詳見圖1),從104年的35.1萬人增加至108年的41.2萬人,其中107年首度突破40萬人,年均成長率為4.11%。 另外,部分業者則選擇延伸既有服務,與零售通路結合打開新的市場,例如華航旗下「華膳空廚」與家樂福合作,將原本的飛機餐開發為冷凍調理包型式,進軍零售通路;連鎖速食業者「頂呱呱」則將熱銷產品「紅茶雪泥」,轉換成冰品型式,於全家便利商店限定販售。 進一步將餐飲業細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分析各類型業者家數(詳見圖4),可發現餐食業及飲料業近五年家數呈現逐年增加之現象,餐食業在110年突破13萬家,飲料業則是在110年突破2.7萬家,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家數近年來則逐年減少,近兩年皆維持在2,200家左右。 台灣外送平台在餐飲產業的滲透率近兩年快速攀升,不過整體2020上半年外送平台平均滲透率仍僅有1.6%,以台灣全年高達7,000億新台幣的餐飲消費市場為基礎,仍有極大的規模成長潛力,而這也是兩大外送平台採取「燒錢搶市佔」的策略主因,希望在挹注高昂資金換取市佔優勢後,於市場迎來爆發性成長時取得結構性優勢。 大成集團在餐飲商場營運方面以策略聯盟方式,在兩岸與國際港台知名餐飲品牌合作,一同開拓市場,持續引進多元化美味饗宴,引領美食市場,創造一波又一波嶄新潮流。 外燴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頒布第11次修訂的「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餐飲業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三類。 餐食業中的「餐館」係指從事調理餐食供立即食用之商店;便當、披薩、漢堡等餐食外帶外送店 亦歸入本類。 「外燴及團膳承包」指從事包客户於指定地點辦理運動會、會議及婚宴等類似活動之外燴餐飲服務;或專為學校、醫院、工廠、公司企業等團體提供餐飲服務之行業;承包飛機或火車等運輸工具上之餐飲服務亦歸入本類,詳見《表一》。 目前ADESSO己經跟諸多知名通路銷售品牌,建立緊密合作關係,都是來自公司長年以滿足客戶多元需求為出發,逐漸累積客戶認同與信任,並與客戶分享經濟規模創造出來的經營成果。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近年來餐飲業的受僱員工人數、企業家數及銷售額均呈現逐年成長趨勢,我國民眾消費及飲食習慣轉變,加上頂客族及單身人口的增加,使得外食人口也隨之成長,而社群平台的資訊擴散效應、外送電商平台興起及美食觀光,帶動餐飲業消費需求擴增,亦連帶影響餐飲業整體營收。 疫情亦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經營型態雲端化成為趨勢,餐飲業者也為此嘗試發展新型態的經營模式,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線上。 未來,ADESSO將在全球擴展更多據點,在全球網路平臺行銷商品,讓更多人認識ADESSO品牌,布局更前瞻、更長遠的企業願景。 目前台灣外送市場不僅已孵化出Cutaway、foodomo、有無快送等本土特色新創,大型電商平台蝦皮、候位服務系統商inline、旅遊平台Klook等,也不約而同選擇將餐飲外送服務做為本業以外第一個跨足深耕的產業別。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注目點在於藉由直接投資、部分持股或是策略合作等方式間接參與的跨業別大型集團。 2016年推出的有無外送,經營主體為信義房屋子公司有無科技,同時與台灣大車隊子公司全球快遞形成策略合作,並在今年5月成為LINE SPOT串接外送服務的第一個配送夥伴。 而2020年初次嘗試跨足外帶外送服務的inline,同樣擁有知名百貨集團新光三越的投資支持。 COVID-19疫情自全球爆發以來,在國內有3波較明顯的疫情高峰,分別為2020年3-5月、2021年5-8月及2022年4月起至今,其中以第2波疫情管制較為嚴格,因而內需受創相對較大,今年確診病例雖創新高,惟隨疫苗接種普及,加上國人逐漸接受與病毒共存,管制措施逐步鬆綁,人潮逐漸回流,多項內需指標回溫。 在晶片產業寒冬來襲之下,韓媒社論指出,全球排名第一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去(2022)年營業利益率暴增73%,而在記憶體晶片稱霸的三星營業利益率卻下滑16%,三星企圖在代工領域超車台積電,差距卻不斷擴大。